常见的婴幼儿肛肠病
在小儿当中,内痔十分罕见,外痔在小儿偶而有发生的,表现为肛门边缘上有皮肤覆盖的青紫色小结节状物,有疼痛感,除非被粗硬的大便撑破,否则不出血。
比较常见的婴幼儿肛肠病有如下几种:
1.直肠息肉: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是直肠息肉,它也是小儿肛肠外科最常见的疾病,可占约30%。其形成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、炎症(如痢疾)、机械性慢性刺激(便秘、粗糙的粪便)、病毒等有关。息肉的形状一般犹如一粒带蒂的小葡萄,颜色由淡红、深红到紫红均有,表面可像桑椹或杨梅的刺状,数目可单个或多个,距离肛门口可远可近,有时可因排便而被带出到肛门外。这种息肉引起的便血一般色较鲜红,附着在大便表面而不互相混和,少见单纯血便而无粪质者。细心观察可在粪便上看到沟槽状压迹,为粪便通过息肉时所造成。小儿一般无腹痛、里急后重等。长期少量出血可以引起小儿贫血,息肉还可能引起肠蠕动紊乱诱发肠套叠。
2.肛裂:多因粪便干结引起,常发生在肛管后方正中,用双手稍加分开一下肛门,可以看到这一裂隙,肛裂时出血量少色鲜红,附在粪便表面或在手纸上可见;排便时剧烈的疼痛,小儿因而哭闹、不愿排大便,又使患儿大便更加干燥,致肛裂长久不愈。
3.肛门周围脓肿:小儿,尤其是新生儿、婴幼儿皮肤娇嫩,容易因大小便浸渍、粗硬不洁尿布的摩擦、粗糙手纸的损伤等,致化脓性细菌侵入引起。全身也可发热,小儿可有哭闹、拒食、呕吐现象。如未治疗可化脓破溃流脓形成肛瘘。
4.肛门瘙痒:小儿肛门瘙痒的一个常见疾病是蛲虫病。蛲虫寄生在肠道,雌虫往往在夜间爬出肛门外排卵,虫卵污染手指、衣被,然后直接或经过扬起的灰尘进入消化道,再发育成成虫,因此发生自身的重复感染或感染他人。肛门瘙痒往往发生在夜间,影响睡眠。家长可在小儿入睡2-3小时后,检查肛门周围皮肤皱褶处,可发现白色线头样的成虫。
5.脱肛:婴幼儿的直肠与肛管上下处在一条直线上,其周围组织比较松驰,肌肉比较薄弱(尤其是营养不良或有消化性疾病患儿),在2岁前后开始坐便盆排便,此时会阴底部所受腹压要大,大便也硬一些,如有便秘需使劲屏气,延长坐盆时间,或频繁腹泻,或有咳嗽、包茎、尿道膀胱结石等增加腹压的情况,均容易引起脱肛。脱肛初始仅在用劲排便时出现,便后可以自动缩回,后来可能要用手帮助送回去,不大便时(如哭闹)也可出现。如长时间不将它送回,可发生水肿、渗血、溃疡而引起坠胀、疼痛、里急后重,流脓血粘液。绝大多数脱肛的患儿可在5岁之前自愈。
上一篇:痔疮与其他肛肠疾病的鉴别 [ 返回 ] 下一篇:痔疮的发病特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