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时珍(公元1518—1593年),字东壁,晚年号濒湖山人,蕲州(今湖北省蕲春县)人。祖父为铃医,父李言闻(号月池)也是当地名医。因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低下,李言闻不愿李时珍以医为业,而要他走科举做官之路。李时珍14岁考中秀才,其后三次赴试均不第。23岁后便放弃科举而决心随父学医。由于他刻苦钻研医理,用心吸取前人经验,并且善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,加上对患者的高度责任心,所以仅几年时间就声誉卓著,成为名医。30岁时,他诊断并治愈了楚王(朱英俭)儿子的“虫病”,使医名更增,旋被楚王府聘请为“奉祠”,掌管“良医所”事务。后又被荐举到北京“太医院”任“院判”,但由于他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,任职一年后便托病辞归。
李时珍在医疗实践中,发现以往的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、重复或遗漏,深感关系到病家的健康和生命,决心重新编著一部新的本草专书。他从34岁开始着手,“渔猎群书,搜罗百氏。凡子史经传,声韵农圃,医卜星相,乐府诸家,稍有得处,辄著数言。”除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成就外,他还向药农、野老、樵夫、猎人、渔民等劳动群众请教,亲身到深山旷野考察和收集各种药物标本,有的还亲自栽培、试服,以取得正确认识。经过27年的辛勤努力,他参考了八百余种文献书籍,游遍了群山原野,以唐慎微《经史证类备要本草》为基础,进行大量的整理、补充,并加进自己的发现和见解,经过三次大的修改,至公元1578年他60岁时,终于编著完成一部内容丰富、论述广泛、影响深远的医药学巨著----《本草纲目》,全书52卷。
这部珍贵的煌煌巨著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。它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成果之大成。该书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余种,药图一千余幅,药方一万余首。对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进行了全面地总结,成为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。它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伪药、混同药,错误归类药等错误。它还开创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。李时珍所采用的“从贱至贵”原则,即从无机到有机,从低等到高等,基本符合进化论的观点,因而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。把药物分为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莱、果、木、器服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共16部,包括60类。每药标正名为纲,纲之下列目,纲目清晰。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。包括校正、释名、集解、正误、修治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、附录、附方等项,从药物的历史、形态到功能、方剂等,叙述甚详。尤其是“发明”这项,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、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、新经验,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。他还批驳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。譬如他通过科学的总结,批判了以往记载服食水银、雄黄等可以成仙的说法,以及“草子可以变鱼”等一些反科学的见解。该书不仅对药物学作了详细论述,同时还对人的生理病理、症状、预防以及植物学、动物学、矿物学、物理学、天文学、气象学等许多方面有着广泛论述,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,大大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。书中还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。有些原书后来佚失了,但由于《本草纲目》予以摘录记载,使某些快书的资料得以保存流传下来。
总之,《本草纲目》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,自1596年第一版刊行,屡经再版,泽被代代医家,并很早就流传到国外,先后被译成日、朝、拉丁、英、法、德等文版。鲁迅对该书曾高度评价为“含有丰富的宝藏”、“实在是极可宝贵的”。1956年郭沫若对李时珍的题词中称他是“医中之圣”。李时珍的名字及其业绩,将永载史册,与世长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