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秘
[ 概述 | 历史沿革 | 病因病理 | 症状 | 诊断 ]
大便次数减少,粪便干燥难于解出,称为便秘。祖国医学认为,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,排便时间延长,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。在正常情况下,食物通过胃肠,经过消化和吸收,所余残渣的排泄,常需 24-48小时。如排泄时间超过48小时,即可视为便秘。但是,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各有不同,有间隔 2-3天一次者,未必即为便秘。一部分病人,除了大便秘结之外,没有其它直接因便秘引起的兼证可见;而另一部分病人,由于便秘而浊气不降,往往有头痛头晕,腹中胀满,甚则疼痛、脘闷嗳气,食欲减退,睡眠不安,心烦易怒等症状。长期便秘,可引起痔疮,便时努力太甚,也可导致肛裂。
【历史沿革】
本病在《伤寒论》中称为“阳结”、“阴结”及“脾约”等。后世医家又根据便秘的成因,有风秘、气秘,热秘、寒秘、湿秘、热燥、风燥等说。《景岳全书·秘结篇》认为:“此其立名太烦,又无确据,不得其要,而徒滋疑惑,不无为临证之害也。”他主张按仲景法把便秘分为“阴结”和“阳结”两类,有火的是阳结,无火的是阴结。在治疗过程中,应根据不同的病情,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,不可专用通下,否则津液损伤,愈下愈结。正如《兰室秘藏·大便结燥论》中所说:“大抵治病必究其源,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。”对于习惯性便秘,如保持心情舒畅,进行身体锻炼,注意饮食调节,定时大便,均有利于便秘的治疗。热病后期,久病体弱病人,由于水谷少进而不大便者,不必急于通便,只需扶养胃气,待饮食渐增,则大便自能正常。
下一篇:便秘的病因病理
|